选人之错 中国企业人才测评难题|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令你疲惫的,往往不是前面的万仞高山,而是鞋里的一颗小小石子。
对一个努力前行的组织也是如此。如果重要的岗位上安插了不适合的人,旅程再激动人心,组织前进的步伐也会蹒跚。错误的人选和错误的选人,成为企业的“不可承受之轻”。
鉴人如鉴宝。现实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并不像电影里的超级英雄那么卓尔不群,容易识别。许多自以为深具慧眼的领导者也可能不慎打眼,选中擅长自我包装、具有欺骗性的“伪人才”,引狼入室。
肉眼看不准,自然会借助工具。正如财务资本可以审计,人才也可以评鉴。然而和许多严谨有效的管理工具一样,在一个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中,会目睹许多乱象,甚至可能面临“柠檬车市场”的命运。当下中国的人才测评市场鱼龙混杂,态度和能力真正过关的专业人才评鉴公司凤毛麟角。在人才评鉴领域,非科学、准科学、伪科学方法论鱼目混珠且容易流行,科学方法论曲高和寡。业内专家认为,人才评鉴效度的第一杀手是测评标准之误,第二杀手是测评工具之误,第三杀手是测评师的低素质,从业者不可不察(见风里_李峰《人才评鉴之误》)。
国际领先的人才测评公司进入中国后,会发现哪些本土的特点和挑战?PDI Ninth House副总裁及亚洲区总监认为,在中国,测评大都用于领导人培养(尤其是高潜力的管理者),而在美国等市场通常多用于选拔或晋升决策的制定。此外,那些平实却更有价值的活动需要时间、耐心以及大量的规则,而这些在一个快节奏的市场很难实现(见内文《国际测评机构眼中的中国企业》)。
来自本土企业一线、亲身参与测评工作的管理人员也有自己的观察视角。老板的短视、工具的生疏和环境的不敏感、测评结果的应用局限都是需要跨越的障碍,否则“素质测评”容易沦为鸡肋(见内文《朱砂痣还是蚊子血——素质测评的本土困境》)。
此外,通过本刊组织的从业者对谈,我们能够体会到,人才测评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尚属初级,而许多“误用”的前提是管理者的一知半解,鱼龙混杂的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成长和完善。《2011~2012年度中国企业选才调查》得出的结论也是“仍未告别启蒙期”。深入了解测评师的一天,以及评鉴中心这一人才评鉴最先进的技术,读者能对现状和未来产生更清晰饱满的印象。
人才评鉴不应只被企业看作成本——一次失败招聘的未来成本远高于外部评估的即时成本,而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人才评鉴的效度关乎企业用人得失,更关乎人才的职业生命,从业者也要慎重为之——真正做到伯乐相马,而非草菅人命。
转载本站文章《选人之错 中国企业人才测评难题|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over/2016_0218_7302.html
延伸阅读:
- 身份特征是企业的灵魂|中欧商业评论
- 博世:朴素价值观的无声润泽|中欧商业评论
- 好员工最稀缺|中欧商业评论
- 员工持股会是最好的报偿|中欧商业评论
- “员工第一”无关道德,关乎战略|中欧商业评论
- 撬动非线性经济的杠杆点|中欧商业评论
- “熔炉时刻”|中欧商业评论
- 高管教练:危险的游戏?|中欧商业评论
- 中国管理培训的乱象与出路|中欧商业评论
- 中国老板之真问题|中欧商业评论
- “培训大师”的阴阳两界|中欧商业评论
- 不求知识,但求“能量”|中欧商业评论
- 创业公司四种“欲速则不达”|中欧商业评论
- 微调研:“快”与“稳”的纠结|中欧商业评论
- 跳出快漩涡|中欧商业评论
- 品牌再造为什么这么难|中欧商业评论
- 火是一阵子,活是一辈子|中欧商业评论
- 评价中心恰似“写剧本”|中欧商业评论
- 人才测评三人谈|中欧商业评论
- 朱砂痣还是蚊子血—素质测评的本土困境|中欧商业评论
- 人才评鉴之误|中欧商业评论
- 数据挖掘的隐私边界|中欧商业评论
- 数据武装“蚂蚁雄兵”|中欧商业评论
- 营销的“显微镜革命”|中欧商业评论
- 序幕初开的数据博弈|中欧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