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大师”的阴阳两界|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培训大师”的阴阳两界
名满江湖的“管理培训大师”们不是在卖课程,而是在经营一门混杂着满足中小企业老板精神需求与实用主义的奇特生意。这种模式被很多人欣赏并在研究复制之道。然而,更多人已经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文·张志 王骁
假如你要问近几年中国管理培训业最成功的“大师”是谁?圈内人会告诉你,是一个被称为“秒哥”的人。2万元一张的门票,会有1万人挤进会场;在课程现场,总有老板恭恭敬敬地为他倒水,以期获得“秒哥的能量”;秒哥穿过的衣服,也被老板们竞拍出300万的高价;2011年,秒哥的8天高端智慧课程单人收费高达30万元,而且似乎无需担心生源的问题。秒哥代表了中国目前最受热捧的群体—老板培训师。他们的客户,则是中国最精明、最擅长赚钱的一群人—中国的老板群体。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当遭遇发生在快速的社会变迁时代时,人们发现旧方法无法解决问题……那些能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的人就会成为“文化英雄”,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产生一种权力。费孝通把这种权力叫时势权力。
且让我们看看“刘一秒们”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在某些老板眼中拥有了“时势权力”。
利用心灵之惑造神
刘一秒在2007年接受采访时说:“(思八达火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培训就是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让他们沉淀一下自己不安的内心,有利于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与未来。”
刘一秒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已经意识到了,老板们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样打拼到底要什么?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人需要方向,赚钱能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但不能解决精神追求。当下的中国缺乏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承断裂,人们难以找到共同信仰和价值观体系。这个时候人陷入烦恼就很难解脱,不得不去找人指点迷津,于是给“大师”们留下了操弄的空间。这样的培训课程,经常强调要有大爱,要能利他。这两个概念有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作用,这种培训过程中,讲的不是逻辑,而是“相信”,其实就是一种宗教推广的过程。这样的培训,对员工打鸡血、对中高层讲体系、对老板谈信仰,最终成为老板的人生导师和企业教练。
真的有“智慧”吗?
归根结底,这样的培训不是在卖课程,而是在经营一门混杂着满足中小企业老板精神需求与实用主义的奇特生意。这种生意模式,已经被很多人欣赏,并在研究复制之道,但却充满了危险。
群体催眠术制造现实扭曲场 随着知名度提高,“大师”们越来越避免直接面对面接触大量老板,制造一种神秘感,也让直接聆听大师课程的少数高价付费者获得一种接近核心的位置优越感。很多怀着质疑和不相信走进“大师”课程的人,在课程结束后会变成“大师”的忠诚粉丝。
莫非大师真的拥有“现实扭曲场”?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Cialdirli)在其著名的《影响力》一书中,列举了对人产生影响的几个原则:互惠、承诺与一致、喜好、权威、社会认同、稀缺。在许多大师课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原则被巧妙地利用了。假如更深入地了解群体心理学和催眠术的知识,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课程中的各种心理暗示、身份重置、场景代入、话语暗示、过度包装、层级设定、利益诱惑、眼线安排……很容易让人陷入非理性思维模式。而让人进入非理性思维就是造神的开始。
当你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来到这样的培训场,首先震惊你的是人数。300人的公开课就算非常成功,而刘一秒的培训,一场可以招几千人,而且敢收高价。这种营造出超级权威的气魄对做企业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使你不信服培训的内容,也很容易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培训即便如此一般,都能做到几千人的规模,我为什么不能够在自己的企业做到?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当你见到这么多和自己气质相近的老板们为一个培训师疯狂时,你可以怀疑培训师,但你怎能怀疑这么多老板的智商?
人总能保持理性是非常困难的。人在群体中时,往往会屈服群体的力量,放弃自己的独立意志。这一点,在法国人勒庞一百多年前写的《乌合之众》中有深刻的描述。这样的培训课程,很多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整齐宏大的座位阵列、统一设计的仿宗教服装、刻意放大图案的纸板、节奏鲜明的音乐……这些前期铺垫都是通过一系列仪式和符号暗示:现在我们必须进入一个团体,在这种氛围中学员会不知不觉放弃自己的身份,被转为一个新的代号。大师们特别喜欢给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学员喊代号,通过代号特征让你遗忘你本来的身份,以做出和你新身份相符的行为。
在这样的授课过程中,培训师经常问:“这句话听明白的举手。”这种符号式问题的反复提出,让学员不得不建立一种追随地位。他们不会问:“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而是作封闭性的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同不同意?引导学员放弃心理上的抵抗,只要你第一次点头或者举手,你就选择了被设定的立场中;当你的行为作出改变之后,你的态度一般也会随之调整,否则你就面临“认知失调”的困境。这其实是利用心理学上的认知协调、门槛效应和从众效应等原理的叠加,逐步消除你对他言论的抵抗力和判断力。
事实上,即使你明白心理学原理,仍然很难抵抗现实中的扭曲力场。勒庞指出,一个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的方式说明问题的人,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当面对激奋的群情时,他尤其会生出苍白无力的感觉,因为他意识到他要与之作对的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还有“多数的力量”,以及贯彻这种行为时的偏执态度。
生活在扭曲力场中的人,假如不醒来,在一段时间内一定是快乐甚至无比幸福的。
用反智方式教学 在《乌合之众》中,勒庞已经预见到,在未来时代,说道理已经没用了,需要的是用催眠来代替演说,用暗示来代替雄辩,用文宣来代替法律。不再需要去说服民众,而只要用戏剧的方式去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当有人打算用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的头脑时,需要借助“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根据勒庞的观察,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在“秒哥”式的商业培训课程体系中,常常不用理论解释现象,而用现象解释现象,甚至是用问题回答问题。每一个观点抛出来后,不会让你有时间深入思考,只会让你立即去看几个支撑观点的论据,虽然这些论据有一定道理,但之间的逻辑绝不待展开,就马上进入支撑观点的下一个论据,再抛出一套你没有接触了解过的逻辑,串一下就成为一整套理论。这种层层设计的逻辑引导,其实是在愚弄人而不是所谓的“开悟”。
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是开放包容的,允许不同思想来交流和争鸣,才能发现不足,彼此完善。在西方MBA课程上一个常见的沟通模式就是引入“PK”。“PK”和催化,本质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允许不同价值观体系的争鸣。“刘一秒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在谈理念时把方法论凌驾于价值观之上,但操作时又把价值观提升到方法论之上,一切都采取相对主义。
为了所谓提升培训的效果,“大师”们的课程现在经常选择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让学员短期内彻底断绝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封闭的时间内用大量的观点冲击你的大脑,通过让企业家脱离自己习惯的环境,隔离各种日常事务,帮助他们进行所谓直观内心的思考。
“大师”们不给你任何思想武器,只给你一种精神力量,让你忽略外界的一切而活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他们是把培训当成买卖来做的,只不过卖出的产品不是智慧,而是每个学员的自我感悟,然后他让你相信,这些感悟都是在他的智慧启发下产生的。
有的人会说,听了刘一秒的课,我思考了,我开悟了,但这可能只是用一种看似更高级的思考代替了原来的思维。
二手思想的勾兑 缺少扎实学术思辨训练的中国“大师”们,最擅长的不是发展一套思想,而是擅长找个新名词概括现象、找个新视角分析现象、找个新段子演绎现象。然后用这些名词来把自己包装成某个领域的导师、创始人、实战专家……更有甚者,他们干脆把别人的总结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变成自己的思想,用来牟利。
认真分析这样的课程,你会发现很多内容是从宗教、哲学典籍中拷贝和拼凑而成的二手思想而并非原创,课程内容没有体系性,过于空泛,散乱而根本无法移植到企业运营中。
举一个例子,刘一秒课程中提到“利他”思想,就直接化用了稻盛和夫的思想;刘一秒在三弦智慧课程中提到一个说法“摩擦”,其实是从稻盛和夫很早就提出“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的分类中引申出来的说法。
的确,他们是非常聪明的讲师,很善于吸收最新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后传递给企业家,这不是坏事,甚至是一个优秀培训师的能力体现。但把别人的思想包装成自己的原创甚至加以曲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合情合理乃至合法的事情。不尊重别人的原创思想产权,可能是中国管理培训行业的一个通病。很多人认为只要有能力,来历不重要。可没有是非的能力,却是最能祸害人的能力。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有人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可以是乔布斯的苹果,也可以是洪秀全大师的拜上帝会。现在有些“高端培训”喜欢对老板谈智慧,弄上几百几千人,封闭几天,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把孔孟老庄儒道佛苏格拉底等大神全部请一遍,从“自我顿悟”到“自我成长”,让一帮人大彻大悟、脱胎换骨。而有些“低端培训”则喜欢拼励志,也是几百几千人,封闭上几天,从“活在当下”到“自我突破”,从自我励志到自我催眠,让一帮人痛哭流涕寻死寻活,以折腾自尊为能事。
这就是成功吗?
另一个关键词:“利”
要理解那么多中小企业家热捧“大师”的培训,一定还要看到背后的另一个关键词—“利”。
以刘一秒的思八达集团为例。为了推销课程,他们设计了一个高价格高回报的直销模式,发展各地企业家学员成为自己的渠道合作伙伴,许以高额利益回报,通过层层让利的机制让成为代理商的企业,拥有极大动力邀请和发展新的老板加入。
通过前期培训课中的各种转化,一些在当地有一定活动能力的老板看透关节,实际上已经成为思八达课程的代理商。但为避嫌,还是用自己的企业身份去“劝”别人听课,利用各种如采购、行业地位、亲友老乡关系等影响力怂恿别人也去上,分享高额提成。代理商通常都有非常丰厚的利益回报,30%甚至更多的后续层层利益分配机制,使很多老板成为思八达课程推广商业链条上极为紧密的一环。
另外,思八达提供了一套激励机制,打造了一个神奇的思八达战士体系。很多老板来参加刘一秒的课程不是认可刘一秒的智慧,而是佩服思八达员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电话推广。他们很想知道:秒哥到底是如何让思八达的员工变成铁血战士的?能不能让我们员工也成为这样的战士?让很多老板羡慕的培养忠诚而疯狂的思八达员工的模式,也被打造为一套面向员工的培训体系。
在中国生存的草根老板们,内受国企排挤,外遭外企打压,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用“打鸡血疗法”透支年轻员工的潜能,成为老板们为数不多的合理选择之一。很多老板口头上认可“短暂打鸡血不如老实跑马拉松”,但现实却是劣币驱逐良币,怕自己的企业等不及变成良币就被劣币踢出局,只好自己先变劣币。而刘一秒的课程不仅仅提供了老板需要的、不断推陈出新的激励体系,还为老板自己的短期经营模式和行为提供了一种伟大的光环—打造思八达式战士没有错,这是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成就自我,是在建设一个利益和精神共同体,共同走向大爱的人间智慧社会。
*****
这样的培训机构之所以具有迷惑性,还有一层原因在于,它们往往是资源整合的高手,整合了政府官员、宗教人士、文化名流、强势媒体、公关高人、高端讲师、各地老板等,它们已不满足于给老板提供培训,还利用自己打造的各种平台举办大型高端论坛,广邀权贵名流,挂靠各种官办基金,争取当地政府投资优惠政策—既为自己的运营蒙上多层保护色,又满足了很多老板打通商机人脉的潜需求。在草根老板眼里,“大师”们具有了自己所没有的政商互动资源—“抱大腿”共同发展的愿望,自然使得这些草根企业愿意去亲近。
张志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王骁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培训中心培训总监
转载本站文章《“培训大师”的阴阳两界|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over/2016_0218_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