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命互现|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我的视觉日记》的畅销,让王小慧的传奇经历变得广为人知。十年来,再版三十余次,足见其影响力的经久。九十月间,她最新的艺术展“花非花,穿越时空的对话”在喜玛拉雅中心无极场拉开帷幕。长期旅居国外的王小慧,日程安排颇为紧凑。接受采访的前一刻,还在忙碌着下月在德国摄影新展的画册制作事宜。在她的提议下,我和她的几个刚从国外专程赶回来的艺术圈朋友参观了花非花的展览,边看作品边交流。无极场内精心布置了摄影、装置、雕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的作品——王小慧正是这样的跨界艺术家。
王小慧一边叮嘱场馆的保安人员照看好儿童观众,不要让孩子无意中弄坏了装置,一边向我们介绍贯穿于作品中的生、死、爱的主题。“花之迷宫”是王小慧这次展览的主视觉,其中的艺术装置“穿越时空的对话” 由陶瓷、玻璃和真实的莲蓬分三层布置,分别来自上海香度、捷克工匠的精心制作和她珍藏的9年前的莲蓬。底层是白色的散发夜间荷花香的莲蓬,象征着美好;第二层是她珍藏着九年的枯竭的莲蓬,象征昨日已经过去的岁月;而最上面的来自捷克的翠绿色玻璃莲蓬象征着重生,象征着今天。从白色到枯竭,到绿色,那样的穿越时空,是艺术家王小慧生命的写照。她耐心地讲述着作为轮回象征的莲花有死亡通向新生的意蕴,以及作品展示中的微妙细节。例如场馆内不允许钉钉子,要如何把装置和音响通过巧妙的叠放来实现;玻璃制成的莲蓬都从捷克空运过来,而玻璃工匠竟然从未见过真实的莲蓬……
苦难滋养灵魂
点滴间流露的精致追求和细节玄妙,若不是听创作者娓娓道来,多数参观的人大概也就匆匆掠过了。可见无论是艺术创作和欣赏,很多时候还要讲个缘分。读过王小慧书的人都知道,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她二十多年前的传奇经历关系密切。1987年在德国访问的她即将期满回国,而在一次晚会上结识并暗恋她的演员安斯佳却因不忍离别而在她的寓所殉情自尽。这段凄美的插曲让她阴差阳错地留在了德国,也积累了后来艺术创作中独特的内心感受。
其间王小慧追随内心的兴趣,从建筑转向了摄影,这需要她放弃博士导师给推荐的固定工作而选择自由创作。同窗并相爱的丈夫俞霖给了她有力的支持,然而就在此时,丈夫却在驾车带她拍摄途中的一次车祸中不幸离世。苏醒过来的王小慧强忍剧痛,在宣纸上吻上一百个唇印向丈夫作别,在病榻上拍摄自己的肖像开始了视觉日记的创作。
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对话中,王小慧引述梵高的话说:艺术家是需要痛苦滋养的。某种意义上说,创作生涯初期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滋养了她的艺术,给予她别人无法体会的灵感。复杂的心境中王小慧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破碎的月亮》,反映了历经波折的她对完美理想是否能够企及的深入思考,该片获得了德国“影评人奖”和奥地利艺术电影特别奖。1995年,王小慧把安斯佳的故事写成剧本《燃尽的蓝蜡烛》,作为对逝者的追忆和自己内心的安慰。
观念引领创作
现实中的王小慧并没有因早期的不幸而消沉,反而在艺术创作中不断突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她坚持认为,摄影不应仅仅是记录,作品形式是要靠观念——核心创作理念来引导。这些年来,她一直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形式上不断超越。从女性视角出发,花卉摄影成为其很好的展现主题,花殇系列充满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花之性灵系列则更多展现了生的蓬勃。
回到中国的王小慧,在创作中增加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她的“红孩儿”和“上海女孩”系列的摄影旨在记录中国当下儿童与青年的存在状况和精神现实。在采访过程中,王小慧一再强调自己属于观念性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加入很多观念性的思考。尽管摄影本身更像是一种记录的艺术,但通过思考注入主题构思,作品会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自拍肖像是王小慧摄影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即便是在当年车祸的病床上,她也拿起相机纪录下当时的自己。在她的新作“女人的前世今生”中,通过再现红色年代、摩登年代、淑媛年代、田园年代等时期女性服饰的变迁,穿越时空的界限来演绎文化观照,她自己当然是拍摄中的主角。
自信,始终是艺术创作赢得尊重的重要因素,在问及不同国家的人如何看待她的作品时,王小慧说,西方人觉得我很含蓄,东方人觉得我很前卫。尽管艺术无国界,但文化的差异终将淘汰掉那些缺少自信、随波逐流的创作模式。
当代艺术与商业日益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我注意到,花非花艺术展上还精心安排了中欧EMBA的专场。随着艺术声誉和影响力的扩大,王小慧也逐渐成为奢侈品牌青睐的合作伙伴,BMW、John Walker、Vacheron Constantin等品牌都与她探讨艺术与品牌提升的合作。问及合作经验,王小慧建议,企业家可以通过投资艺术、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去升华品牌形象,这在她与诸多奢侈品牌的合作中已经得到印证。这一过程中需要创始人避免急功近利,用心去追求每一个细节而不仅仅是附庸时尚。中国已然成为举足轻重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希望可以尽早产生自己的高端品牌。
转载本站文章《艺术与生命互现|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ultural/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