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business > 中欧商业评论-人文 >

    范旭东:苍茫乱世的创业书生|中欧商业评论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范旭东回顾创业历程,说自己当初兴建盐厂时“‘书生之见’比‘发财之念’浓厚得多”。然而正是通过科学研究,范旭东把自己与旧式实业家区别开来。

    范旭东:苍茫乱世的创业书生

    范旭东回顾创业历程,说自己当初兴建盐厂时“‘书生之见’比‘发财之念’浓厚得多”。然而正是通过科学研究,范旭东把自己与旧式实业家区别开来。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身在重庆的范旭东面对狂欢的永利碱厂职工,高兴地说:“我辈得见今日,又有什么话说,唯有努力工作!”

    一个多个月后,这位为中国化工业努力工作一生的实业家不幸病故。


    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范旭东1883年生于湖南湘阴,6岁丧父,随兄长范源濂在长沙读书。范源濂是维新党人,受到梁启超等人的器重。北洋时期曾任教育总长,是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戊戌变法失败后,范源濂避祸日本。1900年,范旭东赴日留学,191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辛亥革命后回国。

    1912年范旭东进入农商部。当时国内关于改革盐政的讨论日炽,他得以有机会随团赴欧洲考察盐政。当时中国普遍使用“土盐”,纯度很低,连欧洲喂牲畜的标准都达不到。

    范旭东考察回国后,准备在国内筹办精盐厂。曾几次到天津塘沽盐田考察的他写道:“那一带,白的是盐,黑的是煤,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后也愿意埋在这个地方。”

    次年,范旭东在塘沽购地设厂,以海滩晒盐或卤水加工,再采用钢板平底锅熬煮出精盐。久大精盐公司的精盐受到市场好评,他先后又在青岛收购盐场,在汉口创办营销公司。鼎盛之时,久大精盐公司可向全国每人每年提供一斤精盐。

    范旭东曾说:“我去欧洲考察以后,越发感到一个国家若无制碱工业,便谈不上化学工业的发展。我之所以先创办久大精盐厂,正是为下一步变盐为碱,孕育强大的中国化学之母。”

    1917年,范旭东着手筹备永利碱厂,并聘请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的侯德榜(1921年回国)负责永利的技术工作。1926年6月29日,永利碱厂终于生产出洁白的纯碱,命名红三角牌。1927年,红三角牌纯碱参加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被称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酸碱成两翼:远东第一大厂

    永利碱厂顺利运营之后,范旭东决定改变中国硫酸铵受制于国外的现状,自办硫酸铵厂,选址南京长江北岸六合县的卸甲甸,定名南京厂(是氨的旧称,该厂后统称永利宁厂)。

    范旭东和侯德榜商定,范在国内统筹全局,侯德榜在美国负责选择技术、订购设备,并选派技术骨干去美国同类工厂实习。1937年2月5日,永利宁厂投料生产,一次成功,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和第一包化肥。这是一家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化工联合企业,被称为当时远东第一大厂。

    范旭东在《记事》里写道:“列强争雄之合成氨高压工业,在中华于焉实现矣。我国先有纯碱、烧碱,这只能说有了一翼;现在又有合成氨、硫酸、硝酸,才算有了另一翼。有了两翼,我国化学工业就可以展翅腾飞了。”


    侯氏制碱法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范旭东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拆走了能带走的机器设备,携带图纸和技术资料,带领技术员和老工人及家属1000多人西迁四川。

    1938年初,范旭东在四川岷江岸边的五通桥建设川西化工厂。四川与塘沽不同,塘沽有丰富的海盐资源,海盐堆积如山,价贱如土,制碱原料成本很低。四川远离沿海,制碱只能使用井盐,井盐价格比塘沽海盐高几十倍。永利使用的苏尔维法制碱法原料利用率很低,范旭东和侯德榜开始寻找新的制碱方法。

    1941年,新法制碱试验成功,它巧妙地把两种重化工业——制碱工业与合成氨工业合成一体,联合生产,制造出纯碱和氯化铵两种成品。这一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它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

    1920年,范旭东在久大化工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邀请了当时在开滦煤矿任总化学师的孙学悟博士担任社长,延揽了国内一批优秀的化工专家开展研究工作,是中国当时最先进和最完善的化工实验室。

    1928年起,黄海化工研究社用广东沿海的藻类为原料试制钾肥和碘;同年5月,又采集山东博山铝土页岩矿石为原料,于1935年试炼出我国第一块金属铝样品,并用以铸成飞机模型,以志纪念;1931年,成立菌学室,开展对酒精原料和酵母的开拓、选择、研究,推动了我国菌学及酒精工业的发展。

    解放后,黄海化工研究社几经演变,最终演变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化工研究所。


    书生之见

    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因急性肝炎在重庆逝世。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一同致奠,蒋介石挽辞是“力行致用”,毛泽东则送上“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范旭东一生事功,不过“永(永利)、久(久大)、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两厂一社,却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基础,也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极其罕见地在化工领域站在了世界前沿。

    范旭东后来回顾创业的历程,说自己的盐厂“当日兴办,大家都没有什么深意,说起惹人发笑。在我看来‘书生之见’比‘发财之念’浓厚得多”。1934年范旭东为他的集团拟定了四条信念:“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的光荣。”也正是通过科学研究,范旭东把自己与旧式实业家区别开来。


    转载本站文章《范旭东:苍茫乱世的创业书生|中欧商业评论》,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CEIBS-cultural/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