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联取消逻辑课?艾思奇等人要用辩证法来打倒逻辑学
Author:zhoulujun Date:
逻辑学史
“逻辑”一词,始于严复对“Logic”的音译。在近代史上,“Logic”还有过“辩学”、“名学”、“论理学”等意思更直白的译名。
在古埃及和巴比伦都发现逻辑学的萌芽。但现在所使用的逻辑学产生于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被后世称为“逻辑学之父”,他们确立了完整的形式逻辑、三段论等逻辑学基本理论,
具体参看: https://www.sysu.edu.cn/news/info/2171/558621.htm#:~:text=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逻辑,之普适性标准。
中国古代逻辑学代表为墨家逻辑,晚期的墨家中一批人已经开始研究形式逻辑。不过中国的逻辑学并未形成体系。可惜的是,汉朝以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逻辑学的研究停止了。后来,印度的逻辑学随佛教传入中国。
逻辑是文化与科学之手
逻辑是文化与科学之间的桥梁,它在两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离不开逻辑的支持。科学家通过逻辑推理建立了科学理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代数逻辑
17世纪中叶,青年莱布尼茨有个梦想:先创造一种能够把人类思想还原为计算的普遍语言,再制造一个能执行该计算的强大机器。其构想其实是要制造出推理演算器,也就是后来的计算机,这被称为“莱布尼茨之梦”。
国内曾广泛流传一种说法,说莱布尼茨是受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易经》的启发,而发明了二进制。这已经被很多学者证伪,历史的真相是:
莱布尼茨早在1679年就写出了他的二进制数学体系;
后来他受法国在中国的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的影响,开始注意到中国的经典《周易》;
1701年4月,莱布尼茨通过通信,将自己的二进制数表给白晋看;
同年11月,白晋把邵雍(北宋易学大师)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和次序图给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发现,易图就是0~63的二进制数表。
莱布尼茨为二进制赋予了浓厚的宗教和神学内涵。他在写给白晋的信中,是这样用二进制来描述“创世纪”的:“第一天的伊始是1,也就是上帝。第二天的伊始是2,……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而且不包含0。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和1来表达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第七天才最完美,为什么7是神圣的数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第七天)的特征(写作二进制的111)与‘三位一体’的关联。”
为了追寻莱布尼茨之梦,1847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布尔(George Boole)在《逻辑的数学分析》中引入了一种代数方法,现称“布尔逻辑”,它成为了数字电路设计与编程语言的基本算法,从而开启了逻辑学的第二次转向——数学转向,形成了形式逻辑的现代版——符号逻辑。
乔治·布尔则被誉为代数逻辑的创始人,并被视为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一套逻辑理论和代数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成为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所有电子设备的基础
逻辑课
逻辑是文化与科学之手!
黑格尔曾说:“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
逻辑课,是全世界公认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的基础,是所有科学的应用最基本工具,严格地来说,它比工具还要重要、还要基本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大、中学阶段,将逻辑作为一种必修的通识教育
在美国,以论点论据论证为中心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就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初中开始系统学习并贯穿高中至大学。
逻辑教材的使用
“Mind Benders”系列:由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pany出版,提供了一系列的逻辑谜题和推理活动教材。
“Logic Safari”系列:由Cheryl Block和Carrie Beckwith等人合著,提供各种有趣的逻辑谜题和游戏。
“Building Thinking Skills”系列:由Sandra Parks和Howard Black合著,涵盖逻辑推理、分类、模式识别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
"Puzzles, Patterns, and Problem Solving"系列:由Linda Holden编写,包括各种谜题、模式和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课程的具体内容
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开始,通过重述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到五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分辨文本中的“事实”、“得到证明的推论”和“看法”。
初中阶段:继续使用“说理评估”作为基本阅读要求,六年级学生开始系统学习辨析“逻辑谬误”和提防“宣传”。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说理中考虑对方的观点,注重文章的结构逻辑,并能评估公共文件的说理质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学习区分事实和观点,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用质疑的精神探讨主题,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还会学习如何用充足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有效的论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逻辑学在苏联
苏联逻辑脉络:http://cgrs.lib.whu.edu.cn/Qw/Paper/156136
1930年代,苏联开启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勒令大、中学校取消逻辑课。受其波及,一批受苏联影响极深的文人,也于1920末开始掀起对逻辑学的批判。艾思奇等人宣称要用“辩证法”来打倒逻辑学,甚至公开“宣布了形式论理学的死刑”。
1945年,苏联以前有段时期曾取消了大学的逻辑课程,理由为逻辑是形而上学哲学的产物。
1946年11月,苏联作出《关于在中学校里讲授逻辑和心理学》的决议。
该决议认为:每一社会经济形态都有与自已相适应的逻辑,苏联必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苏维埃的”逻辑。
逻辑课在中国
故此,自20世纪初,传统逻辑系统传入中国后,教育界即将逻辑学纳入到了正规课程之中。
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政科”三年须开设逻辑课(名学),每周两学时。
1904年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将逻辑课(辨学大意)列为“经学科”、“文学科”、“商科”的必修课;《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则把逻辑学列为公共课程,共一学年,每周3学时。
1905年,严复翻译的逻辑学著作《穆勒名学》,该书曾是京师大学堂的教材。
进入民国后,逻辑学成为很多大学、高等师范学校乃至中学的必修或通习课目。讲授的内容,也超出了传统逻辑,如金岳霖在清华大学开课讲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冯友兰、熊十力、胡适等学术名家,亦将逻辑学深入应用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1930年代,苏联开启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勒令大、中学校取消逻辑课。受其波及,一批受苏联影响极深的知识分子,也于1920年代末开始掀起对逻辑学的批判。艾思奇等人宣称要用“辩证法”来打倒逻辑学,甚至公开“宣布了形式伦理学的死刑”。
讨论一个事情,先要把“信息”提炼出来,然后辨别“事实”和“观点”。
但没有一个人是这样来辩解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Fact。
所以所有的输出和反驳全部基于的“信息”就只有“观点”
而“说服”占了绝大多数篇幅。
却不找有力的理论和依据反驳,就开始光搞人身攻击!
转载本站文章《为何苏联取消逻辑课?艾思奇等人要用辩证法来打倒逻辑学》,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literature/history/2024_1130_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