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据把卫星吹上天,统计局的在哪来?
Author:zhoulujun Date: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建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在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下,设立了统计处。
1952 年 8 月 7 日,根据政务院决定,在统计总处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统计局, 直属中央人民政府,薛暮桥任局长。
1953 年 1 月 8 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成为新中国政府统计工作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确立国家统计局为全国统计工作的领导机关,负责领导所有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社会情况等基本统计工作。随即,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也迅速建立了统计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
国家统计局职能
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责任。
https://www.stats.gov.cn/xxgk/zzjgxx/gjtjjzn/201310/t20131010_1757278.html
但是,统计局反正是艰辛的
数据放卫星
1958年5月,“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各行各业开始“放卫星”。农业方面,喊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口号。当年“放卫星”最积极的,是河南、湖北、福建等省。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开始登载农业“放卫星”浮夸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
6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谷城县先锋农业社小麦试验田,亩产4689斤。
7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2亩小麦创亩产7320斤的记录。
7月18日,《人民日报》报告福建省闽侯县连坂农业社2.6亩早稻试验田亩产5806斤。
7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湖北省应城县春光农业社生产队长甘银发种的早稻平均亩产10597斤。
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通栏刊发《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大新闻,轰动全国,轰动世界。
版面还组合刊发了《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并配发社论《早稻花生双星高照》。
1958年10月,慈利县也放了个亩产3万斤稻谷“大卫星”,这是柯的好友、龙潭河公社年轻干部朱某在压力下造的假。
公社领导为培养朱某,把他下派到大队办点。朱某工作扎扎实实,可每次汇报,领导都批评他思想右倾,胸无大志:“人家鸡毛都能飞上天,你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没有一点朝气。”
朱某压力很大。看到邻队办点干部上报小麦亩产3000斤,可按朱某的估计,300斤都难达到,而这个虚报产量的干部却得表扬、获提拔,朱某明白该怎么做了。
通过挖蔸并田,朱某放了亩产3万斤“大卫星”,一下轰动全省,省里还在龙潭河开了现场会。不久,朱某因放“卫星”有功被破格提拔。
谷城力争下年度(1959年)创小麦单产“三千斤县”,有什么招呢?该报道中详细讲了4条:深翻土地、增施肥料、早播密植、专人管理。这4条,全是传统农业措施,可以说是上千年前中国农民就探索并掌握了的常规措施,没有多大操作空间。
深耕、增施也好,早播、密植也好,都讲一个适度。比方深耕,如果耕得太深,把生土翻上来,作物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减产。密植,种太密了,田里不通风,禾苗会烧死。肥施多了,也会烧死庄稼。在“大跃进”中,人们头脑发热,出现了“卫星田”深耕一丈、施肥万担的荒唐事。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估计并正式公布当年粮食产量将比1957年增产60%到90%,达到6000亿到7000亿斤。年底的时候又估计成8500亿斤。
按照这种估计,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将达到1300斤,大大超出了人均粮食消耗500斤的水平。于是,政府告诉老百姓“放开肚皮吃饭”。到1958年年底,中国农村建立起“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公共食堂340多万个,敞开口吃。
具体参看:
https://www.gov.cn/gongbao/shuju/1959/gwyb195908.pdf
http://www.sdzx.gov.cn/sdszxwsg/articles/ch01098/202204/d07b6f34-1021-4cfe-85c7-c507550f49a4.shtml
参考文章:
当年“卫星吹上天”https://www.hubei.gov.cn/jmct/jcwh/mygc/202206/t20220622_4188148.shtml
卫星”是如何上天的 * http://www.shehui.pku.edu.cn/upload/editor/file/20181012/20181012132322_6298.pdf
如何认识新中国政府统计的发展历 https://www.stats.gov.cn/zs/tjws/tjzn/202301/t20230101_1903758.html
转载本站文章《当数据把卫星吹上天,统计局的在哪来?》,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literature/history/2024_0827_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