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赵锡军:亚投行为什么不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为什么选择美元作为亚投行运行中发挥功能的货币呢?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使用最普遍的货币就是美元。从目前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展开使用的货币来讲,基本都是以美元作为记账、报告、业务开展等方面的业务货币,这是有国际共识、国际经验的,包括 ,这是三个协调进行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主要机构,这三个机构基本都是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到目前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份额中美国占第一位,它的份额超过16%;世界银行也是一样。尽管做了几轮改革,但美国始终没有放弃主导地位,没有打破它的一票否决的垄断地位。
尽管后来有很多别的国际性机构建立,但一直没有对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体系构成挑战,包括之后的亚洲开发银行也是美国和日本主导的——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美国的盟友,都听美国的,所以基本也是美国主导的情况。
现在时局变迁,国际经济版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国家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了很迅速的成长,他们对全球经济贡献的比例越来越高,仍然维持原来的经济金融治理框架显然是不平衡的,需要改变。中国倡议提出建立亚投行,这并不是要挑战旧有体系,实际上旧有体系不能适应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亚投行得到了很多国家,也有不少发达国家的响应,由此看出这是顺乎人心、符合潮流,也是符合大家利益的。
但美国在这方面显然还是更多地考虑到它所主导的旧体系的利益所在,所以就没有对新的更具有广泛代表性、更符合当今经济金融发展要求的新框架,或者说新的倡议做出积极的反应。美国的有识之士、美国的主流媒体都对美国政府这一态度提出批评,认为美国不应该对亚投行持消极反对甚至是封杀的态度。所以,有很多原来可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像菲律宾,都选择加入亚投行作为创始会员。这说明了大家在这方面的共识,这个共识是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的,代表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考虑、亚洲发展的共同的理念。这一点也是导致美国政府后来的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最大的经济体,在金融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美国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为了全球更好的发展,要吸纳、容纳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发展的因素,这才是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的一个思维和方式。
作为亚洲新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要坚持“精干、绿色、廉洁”这三个理念,亚投行不仅仅自身要贯彻这个理念,把好的理念传播到亚洲所有国家的基础设施开发或者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是亚洲区的——75%是亚洲国家股本,25%是域外股本构成的投资。投资主体不是普通投资者,而是各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代表国家投资。亚投行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进行投资,服务对象首先是把亚洲地区的国家和区域作为市场,这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是不一样的。
亚投行和已经存在的那些国际性的、地区性的多边金融机构相比,比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也有不同的地方。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主要发起投资机构是发达国家,像世界银行尽管也是按照会员比例来分配投票权的,但主导还是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而亚投行主导国家从投票和投资角度来讲是发展中国家,这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是发展中国家主导的第一家多边性的、国际性的金融机构。
从业务的服务对象来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更多地是广泛的市场和广泛的客户,并没有集中在哪个业务领域里,它什么都做;而亚投行将来更多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里,它的市场还是非常清晰的,不是什么都涵盖什么都做,这也是不同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亚洲国家都非常积极,同时也对亚投行寄予厚望、非常期待。因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中最欠缺的就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亚洲国家,尤其欠缺基础设施。
为了达到“精干、廉洁、绿色”,要有一个好的治理架构,亚投行内部设立了内审部门。内审部门作为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机构,是一个金融机构能够保持自己发展理念、贯彻自己发展目标,能够让自己的业务顺利展开,保持自己队伍的纯洁性,保持自己的业务规范性,让自己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内审队伍建设、专业性的风险控制的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现在也可以依托外部力量来做这件事情,因为内部是我们自身监督自己,保证自己业务健康和队伍的纯洁性。外部通过聘用专业性的,和机构没有利益关系的外部监督审计机构来做也可以。
在亚投行治理架构中,还有理事会、董事会,这些机构也要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能够让这个机构实施贯彻它的理念,精干、廉洁、高效,能够保证业务的展开公开、公正、透明,同时保证它的项目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绿色,这个理念就能很好地落实。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转载本站文章《人大教授赵锡军:亚投行为什么不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business/finance/2016_0205_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