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与孤立的小政府(3):政府偏爱凯恩斯摒弃哈耶克
Author:zhoulujun Date:
如果说爱情是文学家最喜爱的主题,那么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之争就是经济学家们最喜爱的主题。
对民众来说:哈耶克就是自由放任的代表,而凯恩斯则是政府干预的代表。
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论争,在观点上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终其余生,两人始终都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
1931年,哈耶克在伦敦进行了四场讲座,招招指向凯恩斯刚刚萌芽的经济学新思想。之后,哈耶克又发表了一篇对凯恩斯《货币论》的猛烈批评文章,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刊》上。这篇措辞激烈的评论文章激怒了凯恩斯,他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回应,并在文章中顺带着把哈耶克几年前的《价格与生产》一书批了个体无完肤。这样的辩论虽是神仙打架,但是吃瓜群众完全看不懂。比如远在大洋彼岸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奈特关注着这场辩论,但他倍觉失望。他说,根本弄不明白这两个人究竟要争论什么。
凯恩斯发现他无法赢得政策决策者的支持,也无法说服像哈耶克这样的同代经济学家,于是他憋了个大招,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在年轻学者中传播自己的思想。这本《通论》尽管晦涩难懂,但它很快引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尤其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哈佛校园,《通论》吸引了所有35岁以下的经济学家。
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凯恩斯的新思想就像一种病毒入侵到太平洋的一个孤岛部落,所有的人都被传染上了。比加尔布雷斯他们年长的经济学家汉森,起初怀疑凯恩斯的思想,后来成了坚定的支持者,他写了一本《凯恩斯理论指南》,俨然成为十字军东征的领袖。没有一个人在传播凯恩斯主义方面比萨缪尔森的贡献更大,他的《经济学》教科书影响了几代经济系的学生。希克斯原本是哈耶克阵营的大将,后来改投凯恩斯阵营,正是希克斯发明了IS-LM框架,把艰涩的凯恩斯思想用图形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其弟子互相把对方认为是:“正教”与“魔教”,两派水火不相容。
凯恩斯的观点: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家对未来的投资预期没有信心,导致投资减少,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主张政府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干预,通过财政政策(如财政赤字和公债)来增加政府支出,刺激投资和消费。
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来提升企业的利润率,进而刺激投资,促进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支持政府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并对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救济。
哈耶克的观点:
认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家过度投资引起的,这会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
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认为这样的干预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机制,损害自由市场秩序。
提倡将货币发行权交由私营银行,相信私营部门能提供更稳定、健康的货币环境,支持“货币非国有化”。
对于通货膨胀持批评态度,认为它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和社会不稳定,商业周期能够自我调整回到充分就业状态。
认为公共产品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个人和小团体有机会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直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或需求。
但是论当时的影响力,肯定是凯圣大获全胜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得以普遍实行。
与时代脱节的宗师
哈耶克在1944年发表了《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此书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声誉,反对政府干预的学者们将此书视为一颗重磅炸弹。但在当时,哈耶克的思想仍然显得与时代脱节。1947年,哈耶克邀请了60多位好友在瑞士佩尔兰山顶的杜帕克酒店开会,结果到了37位。
哈耶克是那种坚持己见、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学者。他的思想受到了左右两派的攻击。当时蒸蒸日上的凯恩斯经济学派认为他已经完全过时。奇怪的是,极右派,如极其活跃的安·兰德也说,哈耶克是“完全、彻底、恶毒的混蛋”。
《通向奴役的道路》刚刚问世,芝加哥大学的赫尔曼·芬纳就写了一本《通向反动之路》,声称哈耶克的着作是“数十年来民主国家里出现的对民主制度最险恶的攻击”。从某种意义上讲,芬纳说的是对的,民主制度天生含有大政府的基因。
哈耶克重生之路
之后哈耶克经济拮据,得了抑郁,直到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才让哈耶克彻底重生,多年的抑郁症眨眼间消失。
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凯恩斯主义的补药吃得太多,西方经济出现了滞胀的难题,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学思潮再度占了上风。
当时,撒切尔夫人在英国,里根总统在美国,大刀阔斧的反对政府干预,实行私有化,创造出奇迹般的辉煌。撒切尔夫人把哈耶克奉为精神导师,说她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哈耶克的书。20世纪90年代之后苏东解体,原来的计划体制纷纷转为市场经济,更是让哈耶克名声大噪。
1978年,年届80高龄,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战斗了一生的哈耶克还在冥思,:“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吗?”赞成市场秩序的人将会证明,不管是以科学、事实还是逻辑为根据,社会主义都是错误的,而且历来如此;本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在许多实践领域的应用屡屡遭受的失败,从整体上说便是这些科学谬误的直接后果。
1988年出版了《致命的自负 : 社会主义的谬误》(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此书标题源自1759年亚当·斯密出版的《道德情操理论》。
此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重要著述,集中阐释他数十年来同西方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们的理论纷争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形成“哈耶克思想”
该部著作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了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致命的自负”、“一种谬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注定失败:忽视了人性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对个人财产的剥夺,最终会导致自由的丧失。哈耶克深刻看透了这一点。
哈耶克在许多方面对市场社会的运行原理目光锐利且直言不讳。但是他在承认市场秩序不但奖励成功,也会惩罚失败和错误时所表现出的冷淡态度,是会让许多人无法接受的。
姑不论物质不平等给人们带来的不快,即使是在市场中面对“无辜的失败”的,也不会是范围明确的少数人,而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所有人都面对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在不断地造成这种希望落空的痛苦,但它并不关心这种痛苦。
民众对福利 VS与独裁者对权利
权力从来就是最有效的人性腐蚀剂﹐阿克顿勋爵所说的﹕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败。
拉美化:民众与独裁者的贪婪
在阿根廷统一的早期,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福利制度,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自由方针。这段时期阿根廷的经济发展的还不错,劳工的平均工资领先西欧大多数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打工圣地。
但慢慢的,很多人开始不爽了,他们认为自己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在越拉越大,他们急需一个代言人。庇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了。在1946年的大选中,庇隆通过承诺一系列的福利制度,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庇隆一上台,就着力兑现承诺。他先是建立劳工同盟,大力增强工会力量,提高工人工资。在他上台后不久,阿根廷的工人就拿到了一年13个月的工资。
坐吃山空:走不出的困局
发福利发到没钱了,那么怎么办?只有苦一苦百姓了!
拿阿根廷的养老保险覆盖率来看,最穷的那部分人,保险覆盖率最低,并且还在逐渐走低。而最富的那群人,享受到了最高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并且这些年来还在不断攀升。
福利制度的初衷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主要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保障。
但在阿根廷的福利制度下,富人从福利蛋糕中切下了更大的部分。
阿根廷的福利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对强势群体的变相讨好。一般来说,福利制度是劫富济贫,但阿根廷的福利制度主要倾向于正规性就业的强势群体,比如军队、公职人员、产业工人等。
阿根廷的穷人,原以为福利制度会为他们带来福音,结果只是另一种方式的失去。
但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
这样的故事,绝不止阿根廷一家
福利制度:委内瑞拉陷入巨大的衰败
世界上都知道查韦斯是个贪污的独裁者,但人们怀念那个“繁荣的年代”,因为当时的委内瑞拉,福利制度好得像个发达国家,那时候的委内瑞拉想起来是如此的祥和。
但查韦斯搞福利制度的钱是哪里来呢?委内瑞拉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国,石油占到了他们出口收入的90%,这笔巨大的财富被查韦斯用来搞医疗,住房和教育,他为此赢得了人民的喜欢……
但这是查韦斯一个人的问题吗?
凯尔斯与哈耶克合体
凯恩斯与哈耶克,追本溯源,其思想都是来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这一基本理念。凯恩斯主义指向财政政策,而哈耶克主义则倾向于运用货币政策;
这其中有一条这种路线:德国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
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不同,二战之后的德国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政府并不去干预经济的实质性运作,而是负责立法,以保证经济秩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经济中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这些做法正是源于凯恩斯与哈耶克的折衷路线——弗莱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德国模式,不是表面的工匠精神、严谨态度与西门子制造,而是一套被人忽略的经济理论和恰到好处的经济政策,以及真正利于民族的经济学家和政治改革家。
德国是世界少有的经济强劲的高福利国家,公共用品充足,劳资关系和谐,提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社会稳定,房价偏低,空气优质。德国解决了居住问题,房价还一直保持低位、平稳,而且没有发生过一次房地产泡沫危机,在当今此起彼伏的房地产泡沫时代算是一个股清流。
以德国为鉴,并不是说德国没有问题,而是德国有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以及曾经成功的实施经验。
国家的功能主要是制订规则
哈耶克曾言:“自由放任,是对自由最大的伤害。”
自凯恩斯诞生以来,经济学一直在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之间争论不休。
但德国的选择是:制订规则,并不直接干预经济。
德国神话破灭
德国经济出现“旧疾复发”迹象。继2023年成为唯一负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后
德国长期专注于发展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传统产业,经济增长受益于强大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19%,大约是英国和法国的两倍。
德国去工业化
多年前,默克尔表示:德国是制造业立国,如果去工业化持续下去,将对德国经济长远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2024年,德国工商总会负责人马丁·万斯莱本10月29日警告说:“去工业化的迹象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德国官僚主义
德国综合税负目前近30%,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同时,在经合组织国家,获得一份营业执照只需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而德国竟需费时四个月之多。
只有27%的德国人认为政府部门能够恪尽职守,这是德国公务员联合会(dbb)本周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的总体结果。
8月15日,德国公务员联合会主席西尔贝巴赫(Ulrich Silberbach)告诉记者,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公众的要求非常简单……”他说,“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不同的国家,而是一个高效的国家。”
除官僚主义外,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更让企业难以承重。目前德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为23%,生育率仅有1.4,劳动力持续供给不足,企业被推到成本只增不减的风险隧道。
公民金计划被指鼓励“懒汉”
根据德国纳税人协会最新的计算,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收入的52.6%都进了国家的钱袋子!
但许多领取社会福利的人通过“黑工”来增加每月收入,收入比许多诚实的雇员还要多。 劳工专家弗里施奈德教授告诉《图片报》:“我估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可公民福利领取者会赚到额外的钱。”
民调机构 INSA 为《图片报》进行的一项新调查的结果。根据调查,52%的人认为现在不值得工作。许多低收入者钱包里的欧元几乎不比那些领取公民福利的人多。已经工作了 46 年的萨宾感叹:“我认为公民金的增加令人震惊!偷懒不应该得到奖励!这一切都非常非常不公平。”
最近几年,德国已经出现两次难民潮:第一次是2015年的中东和北非难民潮,涌入100多万难民;第二次是2022年的乌克兰难民潮,涌入上百万难民。今年难民潮仍未停止,上半年涌入数十万难民。这些难民大多没有工作,需要在德国领取社会补助。钱从哪儿来,不就是德国工人和德国企业。政客和公务员则影响较小,他们仍在加工资。
请看上面的曲线,1995年!
在1995年,时任德国联邦内政部部长的曼弗雷德坎特就组建了“精干政府”专家委员会这一咨询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重审职能、精简机构的措施。“精干政府”力图将政府工作尽量减少到只保留国家的核心任务,缩减到履行法治国家任务必不可少的程度。为此,根据新形势需要,德国开始了重组国家机构的改革,一方面新设综合管理部门,将几个部门管理的事务合并由一个部门管理。另一方面撤并一些部门,比如将交通部和邮政部合并。经过改革,德国联邦政府部门的数量由原来的19个减少为14个。
但是,现在,德国政府又走回老路了……
德国未来如何,扑朔迷离…………
转载本站文章《逆全球化与孤立的小政府(3):政府偏爱凯恩斯摒弃哈耶克》,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Opinion/news/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