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SpecialTopic > Opinion > Editorials >

    从电影功夫熊猫来谈教育—汲取欧美文化来培养教育孩子

    Author:[email protected] Date: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我们许多教育方面的道理,这些道理给人以深思与启迪,让人受益匪浅。现在看电影,不只是乐呵乐呵的事情,比如看黑客帝国,不只是看特效。功夫熊猫给人的启迪也是,黄河之水

      从功夫熊猫到期待的功夫熊猫3, 从进口变成了国产(合拍),但精神内核并没有变。故事简单,但细节极其丰富,充满童心,富含幽默感,而且情感浓郁,紧扣着最重要也最打动人心的家庭伦理,谱写了一部合家欢电影的教科书。

      《功夫熊猫》的编剧估计没有读过什么四书五经、弟子规、三字经等那些典籍(伪经典),即使读了也不会直接将其作为"中心思想"来创作影片。比起过国内的说教或者脑残——童年自己是看柯南、福尔摩斯、狮子王,现在的孩子看喜洋洋跟灰太狼、光头强,怎么感觉是再倒退的感觉。

           现在看电影,不只是乐呵乐呵的事情,比如看黑客帝国,不只是看特效。功夫熊猫给人的启迪也是,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电影《功夫熊猫》尽管是一部娱乐性质的动画片,但它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我们许多教育方面的道理,这些道理给人以深思与启迪,让人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梦想

    众所周知,中国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由道德准则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道德准则就是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是如此。《功夫熊猫1》中Po的父亲想让他把做面条当做自己的梦想去奋斗。该影片里Po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缩影,是中国社会环境下的官本位思想。在古代,父母的梦想就是希望孩子通过科举考取个一官半职。当官被认为是一件可以光宗耀祖的光荣事情。因此,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与政治相关联的。

    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 

            阿宝是一只圆滚滚、笨手笨脚的熊猫,在外人看来熊猫阿宝的外在条件根本不适合学习武功,更不要说成为武功高手――龙武士了。但是他也是天底下最热血的功夫迷,自小就对虎、蛇、鹤、猴、螳螂五大武功高手崇拜得五体投地,梦里还想着当功夫皇帝。阿宝收集当世豪侠的玩偶,关注一切关于功夫的事情,连功夫大师的绝技都能如数家珍。对于忽然召开的功夫盛会,选举龙武士的活动,阿宝怎能错过?为了能够越过紧闭的大门,它想方设法,不惜把自己的屁股烧痛。阿宝的成功虽然有点幸运的成分,意外落到了龟仙人的手边,但它的成功却离不开对于功夫的浓厚兴趣。当他刚来到庙里就像一个进入糖果店的孩子,见到什么都开心地口水横流。影片特别描述了当阿宝梦想成真,第一次亲眼见到偶像时的情景,就好像影迷见到大明星一样激动。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青少年的音乐偶像周杰伦。 

            周杰伦在少年时代被人们认为智力迟钝、呆傻愚蠢。他的中学英语老师认为他在学习方面存在障碍:“他没什么表情,我以为他有点傻。”但是他的妈妈注意到这个孩子对音乐很感兴趣。对周杰伦而言,音乐是他生活的全部。音乐拯救了他,音乐是他的救世主和幸运之神。一旦触及音乐,周就成了一块海绵,吸收不同的风格和趋势,然后将它们与其东方风味的节奏布鲁斯进行完美的结合。他将诸如中国的笛子和三弦与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他还将中国的五音旋律与西方音乐相对应。周杰伦能在音乐上获得成功,当然在于他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并为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是兴趣成就了这位表演界的“亚历山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他爱做,你就阻止不了他。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

    网友纷纷评价这部《功夫熊猫》是最中国化的一部 

    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影片中的熊猫阿宝有着笨拙、反应慢、毫无武术基础的缺陷,更有着贪吃的毛病。师父在偶然间发现了他“寻找食物”时表现出的惊人潜力,于是用食物做诱饵激发了它疯狂学习武功的潜能。由于阿宝对于“吃”有种近乎着魔的痴念,所以就会有极大的动力、会自动运用师父教的各种技能去抢夺。当你想争夺一个包子时,使什么招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抢到包子”这个结果。事实证明师父真的创造了奇迹。这正应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论。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大半生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孔子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除了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他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可见,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它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个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授行为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展示。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人手,倡导乐学,从而使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 

    u=1519575547,1859002512&fm=173&app=25&f=JPEG.jpg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资质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学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 

    溺爱和纵容是教育的误区 

      太郎,一只由师父收养的孤儿雪豹,它有无与伦比的天资,是练武的奇才,更是师父引以为豪的骄傲。师父在对它的培养过程中,是倾情、倾心的。但是,成长中的溺爱和纵容,使其内心无比骄横,致使其在无法实现最高愿望之时心生强烈邪念,成为破坏世间和平的逆贼,幸有龟仙人的无边法力才将其暂时制服。可见,武功和人品同样重要,就像对孩子的教育一样,单纯开发智力,而忽视对其人格修养的教育,会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完善,亲情的淡漠,幸福感的缺失。像师父教出的武功奇才太郎的误入歧途和当今社会上出现的有些孩子残忍杀害父母的血淋淋的教训表明溺爱和纵容是教育的误区,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放在教育的首位。 

    以上是从正面来看,下面从反面来看

    公平与民主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选拔“龙战士”的问题上。第一,谁有资格获得“龙之卷轴”,成为“龙战士”?乌龟大师给出的方法是比武。但是,最后的结果呢?并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的竞赛胜出的选手获胜,而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被肥波捡了个便宜。这就与刚开始在面馆海报里说的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暗箱操作,似乎是在中国做事情最大的潜规则。

    第二,如果要我说一句话来概况这部电影,那我要说的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前半句说得是熊猫肥波,后半句说的是太郎。大家看了电影之后,应该会同意我这观点吧?乌龟大师拥有超越规则的权威,导致整个游戏处于“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电影应该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得出来。

    第三,我们来看看小熊猫“师父”的虚伪性。这个角色,我觉得就是现在很多现实里教师的真实写照,口口声声说最爱学生,实际上呢?现实中部分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电影里“师父”就如何对待太郎。关于太郎的反叛,电影里有两个不同的叙事版本。

    一个是虎妞的,虎妞转述的显然是“师父”的版本:从小就收养了一个弃婴太郎,对他无比的好,结果仅仅因为成年后没有帮助他得到“龙之卷轴”就反出了师门,犯下滔天大罪,而“师父”在与太郎对决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太郎的可爱,无法下手,最后是在乌龟大师的帮助下才将太郎抓获,此后师父一直郁郁寡欢,心里愧疚不已。但是在太郎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了确立自己的大师地位,“师父”在发现太郎的武学天才之后,就对太郎给予了极为严厉的教育,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太郎留下了累累伤痕。

    在最关键的获得“龙之卷轴”的问题上,太郎凭乌龟大师一个莫须有的感觉就被淘汰出局,这样完全不公平的局面,“师父”居然唯唯诺诺,不敢帮太郎说上一句话,这又怎么叫太郎不发狂?在太郎被关进监狱之后,“师父”为了永绝后患,又培养了五个功夫高手,希望从中培养出“龙战士”来对抗太郎,其冷漠无情,可见一斑。但是,“师父”极其善于伪装自己。他不喜欢肥波,只想迫使肥波自己放弃,但是他却表现出一副严师的模样,连肥波都信以为真。

    电影《功夫熊猫3》中国正式版海报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许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功夫熊猫》里的中国元素最初应当只是一种特定的在地化创作策略,不管是哪的"地气",任何故事都要"接地气"(幻想题材亦如是),但结构故事的类型片原则,以及贯穿全片的萌趣童心,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跨地域准则——用同样的创作思路,也可以创作出饱蘸其他地域色彩的影片来,真正的童心,是属于全人类的无界珍宝。



    转载本站文章《从电影功夫熊猫来谈教育—汲取欧美文化来培养教育孩子》,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Opinion/Editorials/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