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孩子大吼了,用这样的方法管教孩子才有效
Author:zhoulujun Date: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古圣先贤传下来的,你必须听我的!
为什么不这样!我说的你听到没有?
首先以轻声细语的10-20分贝,到最后狮子吼80-90分贝!这哪里是有能教育好孩子的父母的样子!简直就是斗鸡中的战斗机啊!
大吼大叫无效,然后就是打骂,等孩子大了,打骂无效,然后就是由他去吧。
自由得想起阿信: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让你自由过了火!
都是孩子他爸他妈纵容的后果啊。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的不正当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呢?要善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我们都有忙不完的家务,有操不完的心,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际和情感;我知道,我们都早上赶车,中午赶餐,下午赶进度,回到家的时候,身心疲惫;我知道,孩子不肯吃饭,不肯起床,不肯刷牙,作死要买玩具,作死要晚睡,作死要吃零食,一不如意就大喊,欺负别的小孩,乱扔刚整理好的玩具,明明瘦巴巴却要挑吃……
我知道,那位像鹌鹑一样、天使模样的小崽子,可以闹上天;
我知道,在你筋疲力尽的时候,孩子任何的任性小举动,都会让你崩溃……
我知道,什么专家的教育心得、育儿百科书上说的大道理,面对一个闹腾捣蛋得如小恶魔般的孩子,不堪一击。
只能倾尽全力,河东狮吼:
你!耳!朵!去!哪!了!
你!要!我!说!多!少!遍!啊!
你!给!我!死!过!来!啊!
你!到!底!想!干!嘛!啊!
大吼大叫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
只是,你知道,吼孩子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关键是,有用吗?
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是最失败的教育!
别吼!别吼!
对孩子的调皮天真忍一忍,
熬不住的时候再忍一忍,
七天、一个月、一年……
用你的耐心加爱心去孵化他,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儿时的他无论任何时刻,哪怕最调皮捣蛋的时候,哪怕哭得让人意乱心烦的时候,依然是光,并直接照进我们的生命。
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孩子首先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所采取的态度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重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凌驾在父母之上,是因为没有尊重父母的意识。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孩子做事情做得很好的时候,就及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要严厉批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结果都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都有深远的原因。如果小时候孩子第一次顶撞父母,父母当作儿戏,以后再有冲突就很难取胜。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若你不能使一个五岁的孩子把玩具从地上拾起来,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时期施行任何成都的有效控制。”
纵容孩子无礼,等于埋下犯罪隐患。
2.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
一次,我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大哭大闹,先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
我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要受苦。”我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我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后来,我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妈妈赢了,无理取闹的孩子输了!
如果妈妈心一软,买了那个玩具,孩子也就“没治了”。从此,妈妈将成为孩子感情讹诈的受害者。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纵容中学坏的!
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有些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一次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
3.严厉的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当父母与孩子的“激战”停止,孩子的胡闹没有得逞时,他会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这时候,孩子常常对父母做出亲昵的举动,这个时候往往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因此,父母不应该害怕冲突,或者在冲突时退却。我们要把冲突看成重要事件,因为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时候谈话的效果多是其他时候无法达到的。
参考文章:
http://www.sdyunban.com/informationShare?Id=20160526174928532
https://www.mmbang.com/bang/483/22670035
转载本站文章《不要对孩子大吼了,用这样的方法管教孩子才有效》,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res/learning/infanticulture/2017_0830_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