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堆排序:堆排序算法流程步骤透解—最大堆构建原理
Author:zhoulujun Date:
堆排序概述
Heapsort类似于 选择排序我们反复选择最大的项目并将其移动到列表的末尾。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不是扫描整个列表来查找最大的项目,而是将列表转换为最大堆(父节点的值总是大于子节点,反之最小堆)以加快速度。
注意:堆一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先上一张堆排序动画演示图片:
图、树、二叉树、二叉堆等基本概念,一时三刻讲不完,安利下本人整理的文章
这里摘取二叉树排序需要的重点部分,再过一遍
二叉树概述
要了解堆首先得了解一下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二叉树常被用于实现二叉查找树和二叉堆。
二叉树的特点
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 2 的结点)
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
二叉树的第 i 层至多有 2i - 1 个结点;
深度为 k 的二叉树至多有 2k - 1 个结点;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 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 n0,度为 2 的结点数为 n2,则n0 = n2 + 1。
树和二叉树的三个主要差别:
树的结点个数至少为 1,而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可以为 0
树中结点的最大度数没有限制,而二叉树结点的最大度数为 2
树的结点无左、右之分,而二叉树的结点有左、右之分
二叉树又分为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 tree)和满二叉树(full binary tree)
满二叉树:一棵深度为 k,且有 2k - 1 个节点称之为满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深度为 k,有 n 个节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节点都与深度为 k 的满二叉树中序号为 1 至 n 的节点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什么是堆?
堆(二叉堆)可以视为一棵完全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一个“优秀”的性质是,除了最底层之外,每一层都是满的,这使得堆可以利用数组来表示(普通的一般的二叉树通常用链表作为基本容器表示),每一个结点对应数组中的一个元素。
如下图,是一个堆和数组的相互关系
对于给定的某个结点的下标 i,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这个结点的父结点、孩子结点的下标:
Parent(i) = floor(i/2),i 的父节点下标
Left(i) = 2i,i 的左子节点下标
Right(i) = 2i + 1,i 的右子节点下标
上面的转换为层序遍历
Heapify堆化:
将数组列表转换为堆(也称为“堆化”它)
把数列的数值视为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从0开始)
从倒数第二层开始,进行heapify,即父节点与子节点依次比较,把最大值交换到父节点
以此类推,使这颗完全二叉树符合最大堆的性质
建堆规律:
父节点的下标 = (i-1)/ 2 例:数值7的下标为3,其父节点的下标为(3-1)/2=1;
左子节点的下标 = 2*i+1 例:数值2的下标为2,其左子节点的下标为 (2*2)+1=5;
右子节点的下标= 2*i+2 例:数值2的下标为2,其左子节点的下标为 (2*2)+2=6;
二叉堆一般分为两种:最大堆和最小堆。
最大堆:
最大堆中的最大元素值出现在根结点(堆顶)
堆中每个父节点的元素值都大于等于其孩子结点(如果存在)
最小堆:
最小堆中的最小元素值出现在根结点(堆顶)
堆中每个父节点的元素值都小于等于其孩子结点(如果存在)
堆排序原理
堆排序就是把最大堆堆顶的最大数取出,将剩余的堆继续调整为最大堆,再次将堆顶的最大数取出,这个过程持续到剩余数只有一个时结束。在堆中定义以下几种操作:
最大堆调整(Max-Heapify):将堆的末端子节点作调整,使得子节点永远小于父节点
创建最大堆(Build-Max-Heap):将堆所有数据重新排序,使其成为最大堆
堆排序(Heap-Sort):移除位在第一个数据的根节点,并做最大堆调整的递归运算
继续进行下面的讨论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数组都是 Zero-Based,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堆数据结构模型要发生改变
相应的,几个计算公式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Parent(i) = floor((i-1)/2),i 的父节点下标
Left(i) = 2i + 1,i 的左子节点下标
Right(i) = 2(i + 1),i 的右子节点下标
叶子节点的序号>=Math.floor(i/2)
最大堆调整(MAX‐HEAPIFY)的作用是保持最大堆的性质,是创建最大堆的核心子程序,作用过程如图所示:
由于一次调整后,堆仍然违反堆性质,所以需要递归的测试,使得整个堆都满足堆性质
下面来一个讲解的更加清楚的
调整分支节点2(分支节点2不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默认该分支节点为最大值
将2与左右分支比较,从2,12,5中找出最大值,然后和2交换位置
根据上面所将的二叉堆性质,分别得到分支节点2的左节点和右节点
比较三个节点,得到最大值的下标max
如果该节点本身就是最大值,则停止操作
将max节点与父节点进行交换
重复step2的操作,从2,4,7中找出最大值与2做交换
递归
具体步骤:
找到所有分支节点:上面堆的性质提到过叶子节点的序号>=Math.floor(n/2),因此小于Math.floor(n/2)序号的都是我们需要调整的节点。
例如途中所示数组为[15,2,8,12,5,2,3,4,7] => Math.floor(9/2)=4 => index小于4的分别是[15,2,8,12](需要调整的节点),而5,2,8,4,7为叶子节点。
将找到的节点都进行maxHeapify操作
用 JavaScript 可以表示如下:
/** * 从 index 开始检查并保持最大堆性质 * @array * @index 检查的起始下标 * @heapSize 堆大小 **/ function maxHeapify(array, index, heapSize) { var iMax = index, iLeft = 2 * index + 1, iRight = 2 * (index + 1); if (iLeft < heapSize && array[index] < array[iLeft]) { iMax = iLeft; } if (iRight < heapSize && array[iMax] < array[iRight]) { iMax = iRight; } if (iMax != index) { swap(array, iMax, index); maxHeapify(array, iMax, heapSize); // 递归调整 } } function swap(array, i, j) { var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emp; }
最小堆调整
minHeapify (arr, i, length) { let min = i if (i >= length) { return } // 当前序号的左节点 const l = i * 2 + 1 // 当前需要的右节点 const r = i * 2 + 2 // 求当前节点与其左右节点三者中的最大值 if (l < length && arr[l] < arr[min]) { min = l } if (r < length && arr[r] < arr[min]) { min = r } // 最终max节点是其本身,则已经满足最大堆性质,停止操作 if (min === i) { return } // 父节点与最大值节点做交换 swap(arr, i, min) // 递归向下继续执行 this.maxHeapify(arr, min, length) }
通常来说,递归主要用在分治法中,而这里并不需要分治。而且递归调用需要压栈/清栈,和迭代相比,性能上有略微的劣势。当然,按照20/80法则,这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如果你觉得用递归会让自己心里过不去的话,也可以用迭代,比如下面这样:
创建最大堆(Build-Max-Heap)的作用是将一个数组改造成一个最大堆,接受数组和堆大小两个参数,
Build-Max-Heap 将自下而上的调用 Max-Heapify 来改造数组,建立最大堆。因为 Max-Heapify 能够保证下标 i 的结点之后结点都满足最大堆的性质,所以自下而上的调用 Max-Heapify 能够在改造过程中保持这一性质。
如果最大堆的数量元素是 n,那么 Build-Max-Heap 从 Parent(n) 开始,往上依次调用 Max-Heapify。
Build-Max-Heap流程如下:
用 JavaScript 描述如下:
function buildMaxHeap(array, heapSize) { var i,iParent = Math.floor((heapSize - 1) / 2); for (i = iParent; i >= 0; i--) { maxHeapify(array, i, heapSize); } }
堆排序(Heap-Sort)是堆排序的接口算法,
Heap-Sort先调用Build-Max-Heap将数组改造为最大堆,
然后将堆顶和堆底元素交换,之后将底部上升,
最后重新调用Max-Heapify保持最大堆性质。
由于堆顶元素必然是堆中最大的元素,所以一次操作之后,堆中存在的最大元素被分离出堆,重复n-1次之后,数组排列完毕。整个流程如下:
用 JavaScript 描述如下:
function heapSort(array, heapSize) { buildMaxHeap(array, heapSize); for (int i = heapSize - 1; i > 0; i--) { swap(array, 0, i); maxHeapify(array, 0, i); } }
JavaScript 语言实现
/** * @description 堆排序-层序遍历数据 * 1、Heap-Sort先调用Build-Max-Heap将数组改造为最大堆, * 2、然后将堆顶和堆底元素交换,之后将底部上升, * 3、最后重新调用Max-Heapify保持最大堆性质。 * @param arr {Array} 待排序数组 * @return {*} */ function heapSort(arr) { if(arr.length>1){ // 建立最大堆,堆顶(数组第一元素)就是最大元素 buildHeap(arr); // 然后将堆顶和堆底元素交换,最大元素在数组末尾, // 剩下的数组元素再重新建立最大堆,堆顶(数组第一元素)和数组倒数第i个元素交换,循环此步骤 for(let i=arr.length-1;i>0;i--){ swap(arr,0,i); adjustHeap(arr,0,i); } } return arr; } /** * @description 创建最大堆,把最大元素冒泡至堆顶 * @param arr {Array} */ function buildHeap(arr) { // 叶子节点的序号>=Math.floor(n/2),因此小于Math.floor(n/2)序号的都是我们需要调整的节点。 for(let i=Math.floor(arr.length/2);i>=0;i--){ adjustHeap(arr,i,arr.length); } } /** * 找到堆中最大元素,并调整至堆顶 * @param arr * @param pos * @param len */ function adjustHeap(arr,pos,len) { // 子左结点 let child=pos*2+1; while (child<len){ // 如果子左结点 少于子右结点,直接比较子右结点 if(child+1<len&&arr[child]<arr[child+1]){ child++ } // 如果子结点大于父节点,父子结点交互位置(子结点冒泡至父节点位置,层层冒泡变最大堆) if(arr[child]>arr[pos]){ swap(arr,child,pos); pos=child; child=pos*2+1; }else { break; } } } /** * 待排序数组 * @param arr {Array} * @param a {Number} * @param b {Number} */ function swap(arr,a,b) { let swap=arr[a]; arr[a]=arr[b]; arr[b]=swap; } let testArr=[4,3,21,1,4,100,9,1]; console.log(heapSort(testArr));
最后,把上面的整理为完整的 javascript 代码如下:
参考文章
转载本站文章《再谈堆排序:堆排序算法流程步骤透解—最大堆构建原理》,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theory/algorithm/SortingAlgorithms/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