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农民与美国农民比对漫谈工业革命与工程化—反思996
Author:zhoulujun Date:
无意在知乎看到《今日想法 20180807: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
中国农民有一亩三分地,浇水施肥松土捉虫,用精细的田间管理,俗称“侍弄”土地,期望得到更高的收成。秋后一亩地收成800斤。旁边的懒汉靠天吃饭,一亩地收成三五百斤。勤劳的中国农民很开心。
美国农民有3000亩地,一眼看不到边,开着拖拉机拖着翻地模块来回走一圈,拖着播种机来回走一圈,拖着施肥松土模块来回走一圈,秋后一亩地收成700斤。但是旁边一个有8000亩地的土豪农场主开飞机撒农药,扔一堆传感器甚至用卫星监控庄稼长势,秋后一亩地也收成700斤。美国农民琢磨着我也去考个飞机驾照撒农药。
————————————————
中国农民在房前屋后养了20来只鸡鸭,三五头猪,打点野菜野草加上厨余散养着,每天收获几个鸡蛋,过年杀一头猪。旁边的懒汉靠天吃饭,平时没鸡蛋吃也没鸡蛋换钱,过年都没肉吃。勤劳的中国农民很开心。
美国农民有一个养鸡场,一家三口管7万只鸡,喂食喂水处理鸡粪收集鸡蛋都有流水线。每天要做的最多事情就是把死鸡拣出来烧掉埋掉,以及每隔一两周把一波42天就长大的鸡卖掉。
————————————————
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见面了,
中国农民说:我的亩产比你高,我的效率比你高,我的田里人与自然更和谐,我产生的垃圾废物比你少
美国农民说:小孩上学要用钱吧?盖房子添家具电器要花钱把?看病吃药要花钱吧?钱给你,你的地是我的了,你的邻居你的同乡的地都是我的了。
对于小山村出来的我,深有感触,这里感受最深的就是陶瓷——之前在疯狂英语,给我们 推荐 京瓷 稻盛和夫的 《活法》、《干法》等,实际是打鸡血,拼命干活别要钱……当时就在想,我读书的 衡阳县界牌镇也是世界第二大瓷泥矿,曾经瓷器也销售全世界。现在,呵呵
工业革命的实质
个人觉得是创造工具与发明技术提升规模化生产效率。
第一工业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是:劳动者可以享受到更低的生活成本,进而过上更加体面舒适的生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技术研发当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化石能(煤)替代生物能(人力、畜力、木炭)的生产力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沃尔特·李普曼已恰当地将这种新形势描述如下:
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存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的。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
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流水线”。如福特汽车
第三次工业革命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社会生产方式和扁平化的社会组织形式……
用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新定义、整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制造模式,降低单位劳动成本
……………………
这一切都是奔着提高生产力去的。
人力资源成本与技术革新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在1798年提出了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理论。
马尔萨斯陷阱
这套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是线性的,而人口的增长是指数级的,当人口增长速度追上社会生产力增长速度时,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会使人均收入下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会长期停滞。
从万历初期开始,耕地已被开发至极限而人口增长势头并未放缓,中国的人均生产力开始下跌。例如,宋明两朝的磨坊几乎全使用水力或畜力,而到清朝时,人力磨坊成了主流,因为人口太多,人力变得非常便宜,甚至比使用水车的成本还低。
类似的技术退步也出现在欧洲,北意大利的工资购买力在17—19世纪期间逐渐下跌,由于收入不足以购买食物,很多城市工人不得不回乡务农,在中世纪晚期繁荣一时的北意诸城邦也日渐凋落。
清朝时期,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耕种,人口继续高速增长,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口已接近4亿。
当英国童工都能每天喝一杯牛奶时,清朝百姓连活着都已是奢望。虽然这句话会引战五毛小红粉,但这个对比确实比较动人。
一战期间在欧华工薪酬对比
在蒸汽机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人力成本高的特点就成了优势了。早期的机器昂贵而且并不比人力更划算,但是由于英国人工太贵了,所以机器对于英国工厂来说很划算,而欧洲大陆的工厂如果想增加产量,只需要多招工人就行了。
由于欧洲大陆的工厂不愿意投资早期的机器,那么工程师们也不会绞尽脑汁地去改良设备,那些效率惊人的机器就不可能诞生。
当机器成为了主要动力来源,社会生产力就不会长期停滞,相反还会提高,那么人口过剩的诅咒自然也就被解除了。
内卷化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最早出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殖民者对农作物的大量需求,大量的人力进入农业生产,但是并不改变生产方式。每亩平均劳动力增加,造成亩产增加但是人均产量没有增加。
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内卷化”。
中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14亿多人口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5亿多人口欧盟的四十分之一、3亿多人口美国的四百分之一。因此,“人均一亩三分地”使耕地成为中国最稀缺的生命资源。然而,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中国的入口自宋开始就过亿了,其实可能已经陷入内卷化与马尔萨斯了吧。之前还傲娇过 我神州 处理 比如鸡爪 动物内脏 等厨艺水平,后面被方舟子 喷的一脸冰凉。虽然不尽信,但是也感慨蛮多。
当今一线码农的惨状思考
内卷情况下的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体系下,接近货币的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新增货币,他们收入水平上涨较快;远离货币的人们是先感受到物价上涨,才慢慢接触到新增货币——有时根本接触不到。农民们很难理解,自己终年努力工作,收入也在增加,为什么始终追不上物价上涨的脚步。
虽然每年工资也会有个普调,比如5%,运气不好几年都没有普调。运气好的化,作为老板的给猴儿看的榜样,加薪20-30%也是可能。但是10年年化增幅,再看看房价与物价的增幅,心里只是拔凉拔凉。到了三十而立之年后,会感觉精力一年不如一年。
这些都是血泪,不说也罢
五天8小时与劳动节
如今很多人为996福报洗地,996是青春年少奋斗的时光。其实是老版日理万机,屌丝榨干青春
人家欧美一两百年前也是工会拗不过大腿,直到 1886年5月1日,在美国以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为中心的罢工运动兴起,参与者超过了35万人。最终迫使资本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当时工人工作时间超长,工作条件很差,尽管早在二十年前,第一次国际日内瓦会议就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但是这个倡议从未得到落实。美国工人的这次罢工和示威游行,就是希望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其实早在1882年9月5日,纽约市工人领袖麦吉尔组织该市所有工会举行盛大游行,首次向资方提出每天工作8小时的要求。此后,纽约工人每年都要在9月初举行游行,其他城市的工会组织也纷纷效仿。
由于1882年9月5日是星期一,1894年美国国会遂投票把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美国劳工节”,为全国性假日,休一天。
我朝 2008年后把五一改为三天小长假! 网上有个段子,“据说”:
1994年以前:我国法定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每个星期要工作六天,只有一天休息。上班族只能把所有的家务活都放在周日干,那时流行这样一个说法:“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1994年,中美入世谈判处于最艰难时刻,美方突然提出“全世界都实行双休日的今天,中国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也得给中国人双休日,这是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之一。”中国政府欣然接受这一条件,于是
1995年5月1日后,我们国家开始实行双休日工作制。
其实对于我,996都是福报,工作强度远超996
我们只是在忙一个又一个业务,对业务,堆功能。或者我们在忙一个又一个项目。
作为工程师,程序员,其理想的状态,每天的工作是为减少重复的工作,“偷懒”的工作。但是事实却是,不停底堆业务代码,忙到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榨干青春——其实个人觉得,无论哪一项技术,前面几1-3年可以堆时间,去提升技术的熟悉度。后面,是需要时间思考与积淀。然后查漏补缺,提升整体的架构能力与建筑设计能力,而不是仅仅是一个麻溜的螺丝工。
有的团队和企业,就像是中国农民,匠心、精致、精细地“打造”一个个产品,但是打造的方式还是手工业化的:新加入的团队成员靠传帮带来做团队整合,新的产品新的功能靠迭代来提升品质,代码复用靠复制粘贴,技能传承靠口传心授
很多人,挂着“工程师”的职位,但是没有工程化的思想,为能够拿着一把切菜刀雕刻出一条龙而沾沾自喜。
很多人,挂着“经理”的职位,但是思维能力还是停留在放牧一群头上贴着“工程师”标志的鸡鸭牛羊的水平。
很多人,挂着“CxO”的职位,但是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种一亩三分地,房前屋后喂鸡养猪的层级。
面对社会内卷、阶层固化,个人如何应对?
差异化竞争
以职场为例,工作业绩很重要,但大家都冲业绩。如果你只盯着业绩死磕,那么你996,他007,恶性竞争,无限加班。
我从印刷厂到现在资深web工程师。在疯狂英语印刷一条龙、影视后期一条龙、web一条龙,还搞策划。去拓展自己的边界
如果一直在印刷厂,再怎么努力,也就那么样。之前想过做影视后期,但是这么做,因为这种偏理工头(对色彩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原理),怎么也是美工的命。虽然也是个码农,但是比曾经同一线上的同事,在收入上稍微好一些。
在社会内卷或者说阶层固化的背景下,一条路是越走越窄的,你得多准备几条路,才能有备无患
其实无论当年蹭影视后期 CG的风口还是IT 还是前端H5的风口,但是一个新领域,站在分口被吹起的猪,到了一定阶段,就内卷
它背后根本的原因是技术瓶颈长期停滞产业无法升级。突破了技术瓶颈,有足够的新需求,生产组织形式重组,就自然而然的突破“内卷”。
增长基本功
对我个人来说,还是增加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基本的东西去补课,第二个,增加架构能力。现在不是和小伙拼体力的时候。
多些时间去思考架构,但是, 妙手偶得的前提的是夯实基础, 高屋建瓴……
……………………
先写到这里,有空再续……
转载本站文章《从中国农民与美国农民比对漫谈工业革命与工程化—反思996》,
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ulujun.cn/html/webfront/engineer/Architecture/8456.html
延伸阅读:
- 前端为什么要学架构设计
- 云计算的三种模式IaaS/PaaS/SaaS/BaaS对比:SaaS架构设计分析
- 中台的概念及其架构设计
- Serverless架构浅析
- 协同编辑:Google Wave架构分析
- 协同文档:OT与CRDT实现协同编辑笔记
- 漫谈前端重构
- 从源码分析express/koa/redux/axios等中间件的实现方式
- 前端代码复用学习笔记:整洁架构与清晰架构
- 插件化架构设计(3):前端可视化化平台插件架构-grafana实践
- SDK设计与封装:从基础概念入门到架构设计落地笔记
- 开发模型的理解:瀑布模型/增量式/迭代/敏捷开发——笔记
- 微前端学习笔记(6):为什么不用iframe?Web Components最佳?
- 从Microrepo与Monorepo发微到微前端:前端项目架构学习笔记
- 新星SolidJS/Svelte/Lit对比
- vue3为何向Inferno与ivi靠拢
- 插件化架构设计(1):插件化架构能解决什么问题?为啥选它?
- 插件化架构设计(2):插件化从设计到实践该考量的问题汇总
- 微前端学习笔记(1):微前端总体架构概述,从微服务发微
- 事件驱动型架构:从EDA原理剖析其优劣
- 重要的编程模型对比:事件驱动/消息驱动/数据驱动
- XX Driven:数据驱动/模型驱动/领域驱动/元数据驱动/DSL
- 前端模块化方案:前端模块化/插件化异步加载方案探索
- 前端资源共享方案对比-笔记:iframe/JS-SDK/微前端
- 微前端学习笔记(2): 无界方案分析